不是被暴力胁迫,实在是“大恩难报”,不得不“以身相许”了。
秦可卿和贾珍的故事,有点儿像现代的贫家女与霸道总裁模式。秦可卿虽然花容月貌、聪明细心,被贾母誉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可是她的家世,概括起来就是“年老的爹,早死的妈,不争气的弟弟,可怜的她”。
因为秦可卿嫁得好,所以她顺理成章,成为了娘家的全部指望。老爹秦业七十了,还在做着小官,不肯退休,当然是经济状况不佳,舍不得这份儿收入。其他亲戚呢,在秦钟临死,只有“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特来等分绝户家私”。数来数去,只有贾府这一门显赫的亲戚。
于是,秦钟失学,秦业就“思要和亲家去商议,送往他家塾中去”。送老师的贽见礼二十四两,秦业又“东拼西凑”,不知向哪里拼?谁家凑?难道找那几个“等分绝户家私”的“远房婶娘并几个弟兄”来凑吗?还不是贾府出了大头?只怕是找亲家贾珍、女婿贾蓉、女儿秦可卿,分别来拼凑呢。
这样的娘家,也难怪贾家的亲戚奴仆都瞧不起秦可卿。璜大奶奶张嘴就要“向秦钟他姐姐说说,叫他评评这个理”,管家赖二,更敢暗中使绊子,派了“权当一个死的就完了”的焦大去送秦钟回家。要换了王熙凤的兄弟,你看看璜大奶奶与赖二敢不敢!
璜大奶奶之所以没跟秦可卿正面冲突,一来是秦氏病着,没出来见客,更重要是的尤氏误打误撞,对她大叹苦经,诉苦的内容恰是秦氏生病,自己多焦虑、多重视这个儿媳。璜大奶奶听了这话,才“把方才在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的丢在爪洼国去了”。
可以看出,秦氏虽然“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几乎是受到一致好评,其实根基不稳,全凭当权者的庇护,才能不被人欺负了去。
贾蓉猥琐放荡,对妻子不过如此。尤氏对儿媳不错,可是权力有限。宁国府中真正当家的,是“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的”的贾珍。而贾珍又素性奢华,手里撒漫,对儿媳娘家的小小请求(秦家所求,对于贾珍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就像王熙凤随手的二十两银子、或者宝钗的一顿螃蟹宴,就够刘姥姥家一年生活费),贾珍完全可以有求必应、要一奉十。
秦可卿只是养女,母亲又早逝,父亲又有了亲生的儿子。秦家大概不会体恤秦可卿在婆家的艰难处境,只会一味索求不断。秦氏为了应付娘家——她没有斩断娘家关系的狠心,古代妇女也没有与娘家断亲的自由,那是惹人耻笑的,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堪。断不了关系,就得不停地满足他们,就得一次又一次向宁国府的话事人贾珍求告。
如果是某些白莲花、小公主,可以把贾珍的资助看成理所当然:“我都嫁到你们家了,你给我娘家点钱、帮我娘家点忙,又怎么了?”但秦可卿不是这么想。她知道贾珍“拔根寒毛”,就足以解决秦家过不去的坎。她也知道欠下的债、欠下的情,父亲和弟弟不可能偿还,都要落到自己头上。
她有什么可以偿还的?钱财?她的钱财都是贾家的。孝敬?那是一般媳妇的应尽之义。只有过人的美貌,恰恰是贾珍喜欢的。
以贾珍的性格,如果秦可卿坚决反抗,他大概也不会强迫,像贾赦威胁鸳鸯那样。但,当他垂涎的眼光落到美丽的秦可卿身上,“久欠”贾珍“之情”的秦可卿,能反抗吗?会反抗吗?
这一段并非完全自愿、但多少有点儿感情的不伦之恋,就这样成为了事实。
专业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