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这一说法源于日本经济增速的断崖式下跌:20世纪80年代,日本平均GDP增长率高达4.6%,经济一派繁荣。
但1990年起,增速骤降至1.5%的低速区间,经济社会陷入深刻转型,这十年也被定义为“失去的十年”。
研究日本消费发展史,对当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国家消费特征的两大关键因素。
中国与日本在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经济发展路径及价值观念上高度相似,通过剖析日本消费社会的演变,可实现三大目标,预测我国消费趋势、规避类似经济风险、借鉴可复制的消费模式。
从发展脉络看,日本经济与消费形态的变迁可分为四个阶段。
1955年至1974年是高速增长期,GDP增速达15.7%,人口持续增长,社会进入第二消费时代。
1975年至1990年为稳定增长期,GDP增速从10%以上回落至6%。
消费市场呈现新特征,定制化、个性化、高端化、品牌化成为主流,炫耀式消费盛行,奢侈品、高端旅游及高尔夫等高端运动备受追捧。
1991年至2009年是增长停滞期。
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股市与房市价格大幅跳水,失业率攀升,经济陷入衰退。
1997年又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进入21世纪后,经济长期低迷,GDP增速停滞,社会陷入通缩与低欲望状态。
消费者回归理性,开始追求性价比,消费呈现简约化、健康化趋势。
2010年至今为经济复苏期,日本经济缓慢回暖。
2013年“安倍经济学”启动宽松货币政策,帮助日本逐步摆脱通缩困境。
对比中日经济与人口数据,相似性尤为明显。
当前我国人均GDP约1.27万美元,与日本1985年水平接近。
GDP增速也处于中个位数区间,与日本80年代增速特征相似,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人口结构上,2008年日本人口总量见顶,约1.28亿人。
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14.1亿人,较2021年末减少85万人,总人口达峰已临近。
老龄化程度方面,我国当前老龄化率为13%,与日本1992年前后(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水平相当。
日本自1970年老龄化率超过7%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这一比例持续攀升,2021年已达30%。
日本经济低迷期,“新人类一代”是消费主力军。
他们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童年经历经济高速增长,享受优渥生活,消费欲望强烈,1985年前后成年。
但步入职场后,遭遇地产泡沫破裂与经济持续低迷,生活预期与现实产生巨大落差,成为第三消费时代的核心群体。
这一代人面临多重压力:社会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增速从1991年起逐年下滑,1998年起更是出现连续6年负增长。
资本市场动荡,日经225指数在1989年、1991年见顶后,截至2000年累计下跌32.3%,居民财富严重缩水,资产财富效应消失。
消费特征上,“新人类一代”展现出“忠于自己、消费平价化”的倾向。
从1980年代以来的消费品指数可见,消费力在1990年代达到峰值后震荡下行。
时间偏好上,大众更注重休息放松,对娱乐、美容、化妆等精神层面的可选消费需求提升。
品类选择上,文化娱乐、交通通信、能源消费支出走高,服饰鞋类消费则断崖式下滑。
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模式也反映出相同趋势,住房费、通信费等固定成本增加。
零售行业中,便利店与百元店成为突出代表。
1990年后,日本经济降速、消费力走弱,零售业销售额在1994年左右达到顶峰后几乎停滞,1995年至2020年间增速仅为0.03%。
超市行业随卖方市场扩张,2014年达到13.4万亿日元峰值后进入平稳期。
便利店行业则凭借多重优势实现持续增长,少子化、老龄化、女性职业化及相关政策推动需求崛起,行业内部积极变革应对市场变化,自90年代以来销售额稳步提升,2008年超过百货商店。
2015年突破10万亿日元,以7-Eleven为代表的头部品牌表现尤为亮眼,门店规模持续扩大,即便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单店收入仍保持稳定。
百元店的兴起同样顺应了时代需求。
在日本长期衰退与通缩背景下,居民收入下滑、国内物价下降,但进口商品价格高企,百元店(100日元约合人民币5元)与奥特莱斯凭借“低价高质”优势。
销售额持续增长,成为经济下行期极具弹性的行业。
美容护理行业聚焦三大主线,科学护肤、特效护肤与药妆。
复盘日本美容护理行业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945年之前为成长初期,西式化妆品逐步普及。
1946年至1975年为快速发展期,基础美妆产品快速渗透。
1976年至1990年为高质量发展期,消费者追求功效护肤等高品质产品,1991年至今为平稳发展期,理性消费趋势下,药妆成为市场主流。
结合宏观经济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东亚文化属性,当前我国美妆行业发展阶段与日本高质量发展期相似。
国内消费主力军Z世代,与日本80年代消费主力特征相近,成长于国家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期,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强,对国产品牌接受度更高。
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九五后年轻群体,作为移动互联网重度用户,信息获取能力强,“成分党”兴起。
品牌不再是选择产品的唯一标准,安全性、功效性、个性化成为核心诉求,带动功效护肤与医美行业加速渗透、持续升级。
由此,可重点关注三大主线:产品端,科学护肤与医美市场崛起,营销端,个人化趋势显著,品牌端,多样化、丰富矩阵成为主流。
经济低迷期,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消费重心从品牌溢价转向实用性价比,替代经济由此催生。
核心是用更低价格提供同等甚至更高品质的产品,打破低价劣质的固有认知,优衣库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经济泡沫时期,日本消费者追捧奢侈服装与潮流单品。
泡沫破裂后,大众更倾向选择基础、耐穿且价格亲民的服饰。
优衣库精准捕捉这一需求变化,聚焦基础款设计,减少小众款式研发与广告投入,将成本集中在面料升级与规模化生产上,单品价格多控制在几百日元(约合人民币几十元),却能满足日常穿搭的舒适与耐用需求。
餐饮领域的平价快餐三巨头同样受益于替代经济。
吉野家、食其家、松屋主打百元级牛肉饭套餐(约合人民币5-10元),通过标准化流程控制成本。
统一采购食材、简化菜品SKU、优化出餐效率,在保证口味稳定的同时,将客单价压至大众可轻松承受的范围。
便利店行业也借替代经济实现规模化发展。
Eleven、罗森等品牌以24小时营业和平价刚需品为核心,店内饭团、便当、瓶装饮料等单品价格均低于传统超市。
1990年至2020年,日本便利店数量从约1.2万家增长至近5万家,成为经济低迷期居民“省钱又便利”的首选消费场景。
日本深度老龄化直接催生银发经济,养老介护、医药、健康保健三类行业因需求刚性,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抗经济周期能力极强。
养老院数量也大幅增长,从1990年的不足5000家增至2020年的超3万家,高端养老院还配备医疗团队与智能监测设备,满足不同老年群体需求。
医药与医疗器械行业受益于老年健康需求。
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群体,对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治疗药物需求稳定。
武田制药作为全球Top10药企,聚焦老年慢性病药物研发,其糖尿病药物曲格列汀全球年销售额超1000亿日元,癌症药物阿替利珠单抗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超40%。
医疗器械领域,家用血糖仪、便携轮椅、智能护理床等产品销量持续增长,2023年日本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突破3.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50亿元),年增速保持在5%以上。
同时,社区健康检测服务普及,定期体检、健康咨询成为老年人生活常态,相关服务机构数量在30年间增长超5倍。
日本“失落三十年”里,这三类行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精准契合了经济低迷期的核心需求。
把握这一规律,即便在经济寒冬中,也能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机遇。
经济周期有起落,消费需求无消亡。
日本的经历并非特例,而是揭示了经济转型期的底层逻辑:真正的机遇,从不依附于高速增长的红利,而在于对人性需求的深度洞察与精准回应。
无论是满足实用诉求的替代经济、慰藉精神的情绪补偿经济,还是服务生命质量的银发经济,本质都是以“人”为核心的价值重构。
当下,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人们无需畏惧周期波动,更应从日本的实践中汲取智慧,以创新为笔,
以需求为墨,在变革中寻找确定性,于挑战中开辟新赛道,这正是日本“失落三十年”留给人们最珍贵的启示。
专业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